91)梁没有配筋结果是什么原因?
答:建模中检查梁的材料属性是不是指定为了刚性杆,手动调整成混凝土或者钢即可。
92)为何我的文本输出文件跟振型图形对不上?
文本是1周期x向,2周期Y向,3周期扭转
图形是1周期y向,2周期扭转,3周期x向
答:模型中动画给出来的是非强刚下的振型动画,所以需要和周期振型中的非强刚模型对比,模型扭转不是很明显,图形上看着像是扭转周期其实是y向的平动。
93)如下图所示:这个内力剪力的方向似乎不对啊 VX=5.1 VY=648.8是不是反了?
答:墙的内力是按照局部坐标系出的,墙局部坐标系的约定,可以把墙看成是截面高宽比很大的矩形截面,因此,截面高度方向为Y轴,顺时针转90度为X轴。
剪力x就是沿墙厚方向,剪力y就是沿墙长方向。
94)框剪结构、剪力墙结构相同模型位移角YJK比PKPM算出来的不一样,偏不利?
答:主要是YJK对连梁自动加密,对于短肢墙也有加密选项,计算的更加精确。
95)请问 YJK的刚重比现在是给出地震和风工况下的,但是一个结构的刚重比是不是应该只有一个,因为EJ是一定的(规范的公式),GH也是一定的。现在算出来2个 主要是什么原因呢?
答:EJ是等效刚度,与荷载有关,参考高规5.4.1条文说明。
96)从位移动画看,屈曲分析的模态和各阶振型下的振动貌似存在着联系,这种联系是什么呢?
答:屈曲分析与模态分析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屈曲属于结构稳定性范畴,是考虑结构承受压应力可能造成失稳条件,如压杆稳定性;模态分析属于动力学,是动荷载条件下结构的动态响应(应力与变形);
屈曲分析和模态分析的关系主要在于屈曲临界平衡状态和结构动力学振型与结构刚度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联系。
结构的自由振动分析与特征屈曲分析在结构分析中属于一类问题,即特征值问题。在自振问题中,各阶自振频率形成特征值,对应的各阶模态为相应的特征空间中特征向量。在特征屈曲问题中,屈曲荷载为特征值,有对应的屈曲模态。
两者的原理细节不同,但是计算方式类似。
另一般做屈曲分析时可将柱计算长度系数设置为1,主要是考虑了整体缺陷可不需要再按实际计算长度计算。此参数也可按实际值考虑,程序是放开的。
97)我的模型出现很多局部振动的振型,原先的工程很少出现局部振动啊 ?局部振动要不要处理?
答:软件应用能量集中程度识别的原则,在计算中对结构中可能存在局部振动的情况的振型和楼层作出判断。局部振动经常是由于结构模型不合理、有缺陷而造成的。1-9阶主阵型出现了需要处理,其余阵型可以考虑处理或者不处理。
98)如下图抗倾覆力矩远大于倾覆力矩,14.7倍了,为啥零应力区还不满足要求?
答:并不是抗倾覆力矩大于倾覆力矩就没有零应力区了。
零应力区的计算是分两种情况。软件分别对应两种选择:
计算零应力区面积时的底面尺寸确定方式由用户指定,分为两种,“质心到最近边距离的 2 倍”和“平面外包矩形边长”,默认方法为“质心到最近边距离的 2 倍”。通常情况下,有裙房,则基底宽度按到最近边缘2倍计算较为合适;无裙房,则取基底平面布置宽度。
规范条文 :
抗规2010-4.2.4
高规2010-12.1.7
高规与抗规要求一致。
对于两种情况的推到公式如下:
举例说明:
1、以某工程为例,选择“质心到最近边距离的 2 倍”方法计算零应力区范围,校核结果是否正确。
结论:校核零应力区范围,根据推到公式:零应力区范围=(3Mov/Mr-1)/2;X方向零应力区=(3x884500/2018000-1)/2=15.74%,与程序计算结果一致,正确。
2、选择“平面外包矩形边长”方法计算零应力区范围,校核结果是否正确。
X向:m=14258;B=29650
结论:校核零应力区范围,根据推到公式:零应力区范围=1-3m/B(1-Mov/Mr);X方向零应力区=1-3x14258/29650x(1-884500/2018000)=18.97%,与程序计算结果一致,正确。
99)如下图所示此处剪力墙的轴力调整前和调整后差了几十倍是做了什么调整?
答:双向地震,YJK的调整前是不考虑双向地震的。
100)咱们在计算地下室嵌固端,剪切刚度比的时候,X向Y向刚度比统计对于斜交方向构件是投影的吗?投影原则是什么?
答:按照如下图所示投影方式。